1、一味追求外在的“高大上”,忽视其与自身匹配度 所谓“高大上”,是既有物质基础做铺垫,也有内在做支撑,两者向来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而如今,越来越多的人对金钱堆砌的物质趋之若鹜,将奢侈品、豪车、“高级”的生活作为追求和标榜,认为只要拥有了,便能跻身于“成功人士”的行业,而攀比炫富,则成了日常的必修课。 这种看重于外在包装而无视内在实力的做法,让本末倒置的价值观成为主流。比起潜心修炼职场技能,用“短平快”的方式将自己包装成有钱人,从而来实现自己的职场进阶。 当职场自信和“金钱”挂钩,哪怕自身实力没有跟上,也要以吃穿用度向“有钱人”看齐的方式,来融入“高大上”的圈子,企图为自己带来捷径。 但是真的假不了,假的也真不了,早晚会有被识破的时候。 2、习惯性跟风,忽视内在真实需求 前段时间,“秋天的第一杯奶茶”突然火了,不同品牌的奶茶照片,像是约好了一般,同时出现在朋友圈中,引起一波模仿跟风潮。 密集的刷屏过后,连身边不爱喝奶茶的同事为了跟风都没忍住下了单,像是怕掉队似的,匆匆拍了照片发在朋友圈。而那杯她不爱喝的奶茶,在拍照之后也失去了它的作用,喝了几口,也逃不开进了垃圾桶的命运。 “奶茶现象”只是职场跟风攀比的一道缩影,有多少职场人,为了跟得上同事的“梗”,为了追赶所谓的潮流,将金钱和时间,花在了“面子工程”和对自己无用的事情上。 这样的盲目跟风带来的后患无穷,不仅会让人慢慢失去自我,更容易忽视自己心底真实的需求。人云亦云带来的结果,就是失去个性,成为容易被洗脑,失去自我判断的人。 3、伪精致,工资不高但消费高 提到伪精致,《欢乐颂》的樊胜美就是其中的典型。 工作多年,没有存款,即便有着沉重的家庭负担,和年纪不大的小姑娘挤在合租的公寓里,也要保持着生活的品质,是名副其实的“精致穷”。 用着各种大牌化妆品护肤品,还有从不重样的衣服包包,即便是超出了自己的消费能力,也要维持“精致有钱”的表面,外在的堆砌的成了她最大底气的来源。 这样的“伪精致”十分常见。 同事都买的限量口红,最新款的电子产品,即便超出了自己的消费水平,但为了不“落伍”,打着对自己好一点的旗号,即便月月吃土,也要咬牙下单。 所谓花钱一时爽,账单火葬场。为了“伪精致”而买单的职场人们,深陷其中,却又总是乐此不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