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时薪维度看,一位网友时薪上涨最快的阶段有两次。
第1次,是工作之余帮朋友的公司设计需求方案。
花费不到一周,得到的费用与当时月薪差不多。
其实当时他自学了产品经理的相关知识,时常也会练练手,具备一定需求分析和设计原型能力,但在部门里派不上用场。因为他的KPI绩效表里,只考核他有没有按时提交项目计划、配合完成了多少次上线任务等等。
即便他有其他能力,公司也不会为此买单。
企业关注什么?流程化+规范化。
将每项工作细分拆解,将每个人变成零件,缺了谁系统都能快速反应并安排新的零件补上,保证继续运转。
你上班的时间价值,不是由你的能力决定,而是由公司需要你的那部分能力决定。
第2次,是他兼职码字。
几年前他出于兴趣开始写公众号,随着关注的人增多,他遇到了以往不曾想过的机会,收入渠道变得愈发多元。
他越来越看清“上班”与“工作”这两个词的区别。
上班,是为老板打工。
工作,是为自己打工。 为老板打工,无法产生复利,我们投入了时间换来了工资,它是线性增长的,比如你每天工作8小时,换来每年涨薪10%就已知足。当然,经常连线性增长也无法实现。
为自己打工,具备累积效应。这份事业是你自己的,虽然最初可能收益寥寥,但正如罗杰斯所说,“复利是投资的精髓”。以滚雪球的姿态,收入可呈指数甚至几何增长。
我见过很多非常专业、非常敬业的同事,薪酬涨幅远不如他们的实际价值。确实,专业非常重要,可我们常常耗费一生去关注他人的事业,使他人致富。
这种“给多少钱,我就做多少事”的收入模式,是单一且无惊喜的。
从能力角度看,同样被局限。
日本政府从2018年起,大力推行“允许副业和兼职”方针。软银、柯尼卡美能达等大企业早在2017年就公开表示,允许从事副业,他们认为:从副业中获得的知识可活用于本职工作。
想让你的时间价值快速提升,就要懂得跳离企业的衡量标尺,拥有自己的雪和坡,做些有复利效应的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