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龅牙,
骷髅头,
呜呜呜,
她藏匿在“学校”阴暗的角落、
脏乱的厕所、
阴晦的灵堂···
别怕,
这是一名“职业扮鬼师”的日常工作。
恐怖体验已成为人们缓解压力的一种方式,众多恐怖体验馆的诞生,催生了扮鬼师这一“非常行当”。其实,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除了职业扮鬼师之外,还有很多“奇怪”的新职业不断涌现,段子手、陪跑员、宠物美容师、旅游体验师······(balalalala,此处省略1000字。想了解更多“非常行当”,可留意南方工报工事版~)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有新职业产生,自然也会有旧职业“过时”。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目前有职业2000余种,且长期处于更迭变化之中。那么,现阶段的新职业有哪些特点?什么样的职业可能在若干年后消失?职业变迁对人们来说意味着什么?其变迁规律又给我们哪些启示?
互联网催生新职业
10年前,当“家政服务员”作为一个新职业初登上海滩时,人们将其称为“第三百六十一行”,如今,成百上千个新职业迅速涌现,早已不再令人惊讶。
大数据架构师、数据科学家、段子手、云服务专家、微电影策划、私人旅行策划师······职场社交平台linked-in(领英)统计数据显示,10年前,这些职业还不存在,现在却变成了很多企业争相招聘的当红“工种”。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编制的2015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与1999年第一版相比,新增347个职业、取消894个职业,共计减少547个职业。事实上,还有大量正在兴起或已初具规模的新职业未被官方收录。
这些新兴职业中,一个突出的特点是带有明显的互联网属性。快递员、网约车司机、在线客服、数据分析师等职业群体不断扩大,传媒策划师、游戏动漫设计师、酒店试睡员等职业也方兴未艾。
据《中国分享经济发展报告2016》显示,2015年中国分享经济领域参与提供服务者约为5000万,约占劳动人口总数的5.5%。滴滴出行平台司机超过1500万人,有超过26%的优步司机此前是下岗失业者。
技术的不断进步,给传统职业带来了巨大冲击,同时也延伸出了许多新的工艺、服务和产品,这些新技术的开发及应用,必然导致部分职业的新旧更替。
在这样的背景之下,一些职业正在消失。粮油票证管理员、物资供应员等带有明显计划经济烙印的职业已淡出历史舞台。科技的进步,让电影放映员、铅字工、寻呼台传呼员、铅版制版工被机器和新技术取代。20世纪中后期,曾活跃在街头巷尾的钉马掌匠、自行车修理匠、剃头匠、修笔匠、锔盆锔碗匠、货郎等职业已随着时代的变迁,成为一代人的回忆。
新职业凸显新活力
据《中国分享经济发展报告2016》显示,2015年中国分享经济市场规模约为1.9万亿元,参与提供服务者约5000万人,其中平台型企业员工数约500万人,参与分享经济活动总人数已经超过5亿人。
以“无人驾驶”“农用机器人”“机器仓管员”等为代表的人工智能技术崭露头角,正逐步取代基础的劳力工作。一些科技公司,如谷歌、微软和百度争相开拓着各自的人工智能领域,抢占行业制高点,推出重金招聘、将人工智能团队进驻在各个部门等策略吸引人才。全球范围内的人才争夺战也将愈发激烈。
把握职业变迁,变是唯一真理
人工智能、机器换人······时代迅猛发展,有的职业注定会随着时代的发展而过时、消亡,甚至被机器人取代。
可以预见的是,规则性的、规范性的、程序性的体力劳动和智力劳动,他们可能会被智能机器、智能软件所取代。比如算工资、报表等职业,未来都会被技术所取代。
但,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就全社会而言,要迎接、顺应这种时代的发展变化,鼓励、珍视创造性劳动,培养、储备更多创新型人才、复合型人才。就普通劳动者来说,要保证自己职业生涯平稳、立于不败之地,有一定的超前眼光十分必要,要努力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