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不是“真实”的目标,缺乏动力 我曾参加过一个读书会社群,入群时要求成员写下阅读目标,每日践行后完成打卡任务。100天中前15天打卡率还保持在90%以上,随着时间推移打卡率逐步递减,只有寥寥几人全程参与。 结营后跟小伙伴沟通发现,原来很多人掉进“人生3大坑”里:莫名其妙凑热闹报名、随大流报名、想看看别人在读什么书报名。而实际上,阅读并不是他们的真实目标,也就缺乏坚持的动力。 目标是一个人内心的真实需求,不是欲望,也不是盲目的行动。顺其自然不会等来非凡的成就,随波逐流也不能到达想去的终点。只有通过谨慎思考,看清楚内心的真实渴求,想要什么、为什么想要,并坚定认真地写下目标,这才是规划最好一年的基础。 2、自我设限,没有信心 电影《甜心先生》里,杰瑞是个出色的体育界经纪人,因写了一份“职业使命宣言”被炒鱿鱼,离开公司时他带走了一条鱼和愿意跟随他的会计多萝茜。通过各种客户资源争夺,他仅赢得一名二流黑人橄榄球员罗德。 这样的失败让他愤怒又无助:“没有好的客户资源,我不能使新公司正常运转”“没有人愿意帮我,连心爱的女友都离开我,因为我是个loser”。 杰里米·迪安在《习惯:改变命运的关键力量》一书中提到,阻碍目标的假想敌人,只存在于想象之中,小心自我设限性观念将扭曲对世界、对他人、对自己的看法。 在实现目标的路上,人们遇到挫折就会自我否定,一不留神就会掉入自我设限性观念的陷阱,挫折反复出现后,习惯性会把原因归结为“能力有问题,我不能”。 要想经历最好的一年,就要摒弃这种“有色眼镜”的观念,学会透过这副眼镜看世界。 3、目标预设偏差,无法应对变化 程佳是新材料公司的销售经理,年初与公司签订目标责任状,需要完成销售收入1000万。在半年度会议上,临时接到领导通知,增加新产品200万的销售目标。 面对目标的调整,程佳内心既崩溃又抵触,完全无法接受,他破罐破摔的心态影响了团队士气,而他最终也选择了离职。 目标是对未来的规划和预测,是一种成事的决心。从管理学的角度,目标是根据市场需求变化相应做出调整的。当目标出现偏差或调整变化时,要理性面对,适度调整策略。
切忌将一根筋进行到底,要用行动去缩小和消除偏差,才能有条不紊过完最好的一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