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首劝学的古诗是这样说的:“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明日成蹉跎。”
我们受到诱惑,想及时行乐的时候,我们会找到一个完美的借口:
“明天再开始吧”“下一次吧”“下个月吧”
我们喜欢把事情推到明天,今天先吃火锅,明天再开始减肥,今天先不健身了,明天再去,今天先追剧追个够,明天再开始努力吧。
为什么会这样呢?
我们还会把未来的自己理想化。
我们今天懒惰、拖延、不自律、效率低、不怎么喜欢运动、时间不够用,可是我们却觉得未来的自己会没有拖延症、无论面对多么无聊和困难的任务,都会有源源不断的能量,会有惊人的自控力、高度自律,还有充足的时间。 我们今天做不好的事情,就指望明天的自己会做好。在想象中,未来的你总是比现在的你有更多时间、更多能量和更多意志力。
这真的是一种很荒谬的想法,我们根本不会奇迹般地变成另外一个人,但是这种想法却极其普遍。
我们把未来的自己理想化了,希望未来的自己可以做到现在的自己做不了的事情。即使我们现在已经失去了自控力,我们仍然愚蠢地希望未来的自己不会面临内心冲突。
其实未来的自己和现在的自己有相同的想法和感受,等我们真的到了未来,理想中的“未来的自己”却不见了,最后决定的还是毫无改变的曾经的自己。所以“未来的自己”会被你一直推向未来。 “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
将未来的自己理想化,把负担都推卸给未来,这种心理是自律杀手。
那怎么克服呢?
第一个方法是:改变某种行为时,试着减少行为的变化性,而不是这种行为本身。 这句话有点绕,它的意思是:不断提醒自己,今天和明天毫无区别,当你想熬夜玩手机的时候,不要问自己现在要不要熬夜玩手机,而是问自己你想不想每天晚上都玩手机玩到这么晚?
把每个决定都看成今后每天的承诺。
因为今天和明天毫无区别。
第二个方法是:设定一个清晰的规则,来帮助自己结束内心的挣扎。 30岁的杰夫特别喜欢吃肉,他想调整饮食结构,少吃肉,尤其要少吃食品加工工业加工出来的那些肉。他知道如果成为一个素食主义者,能减少自己道德上的焦虑。
可是每次试着少吃一点肉,他反而会吃更多的肉。每次素食失败,他就会告诉自己,明天再开始改变饮食吧。
后来他制定了一条清晰的规则,晚餐想吃什么就吃什么,但是晚餐之前一定要做一个素食主义者。
如果你总是纠结,然后在纠结中失控,就给自己设定一条清晰的规则,来帮你快速结束内心的挣扎。这本质上也是减少行为的变化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