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兴零距离

搜索
查看: 3386|回复: 0

楼市传递新风向!调控放松?房价上涨?党报正式回应传...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9-12-6 14:3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最近,房地产又变得复杂起来,说复杂是你认为复杂,实际上很单纯的楼市,因为他没有脱离房子是用来住的而不是用来炒的这个定位,更没有违背房价稳定的大格局。所以,对购房者而言,很简单,当买则买,炒房心态要不得。

一面坚持房住不炒,一面又要分类调控、因城施策,那么这个度就成了市场的活口,每个地方理解不同,每个地方容忍度不同,这就导致对于调控的适度放松程度也不同。

所以,各地逐步对调控进行微调也成了大趋势。据中原地产统计,11月再次出现人才政策井喷的现象,全国累计有超过20城在11月发布了各种类型的人才吸引政策,其中包括南京、成都、中山等接近10个城市发布的人才政策中,都有与人才购房资格、购房补贴相关的内容。

当全国房价出现一个稳定趋势甚至可能要面临大幅下跌时,一些城市站出来防止房价出现大跌,确保房价稳定的心情可以理解,也是在政策范围之内的,并不一定违背调控原则。怕就怕过度解读,给市场造成不好的误导效应。这样导致的结果自然很明了,有房价再次上涨的冲动。

12月3日,经济日报发表文章《楼市调控目的不是限制住房需求,需视效果调整完善》,应该说对近日的楼市表现做出了正面回应,也是正式大篇幅表态。其中释放了5大楼市信号。

1、肯定各地调控微调或适度放松。

经济日报表示,与其他宏观调控措施一样,楼市调控既不可能一步到位,也需要视调控效果和情势发展予以调整和完善。本轮调控涉及城市多,持续时间长,其间虽有一些城市对调控措施作出调整,但并未因此诱发整体反弹。根本原因在于,国家明确了“房住不炒”定位。

对于深圳豪宅线标准的调整,佛山人才引进的调整,两市的政策调整在短时间内对当地房地产市场产生了明显刺激效应。如果仅仅是成交量活跃,房价不会大幅波动,那么调整就应该是值得肯定的。经济日报认为,调整背后,其释放的是潜在改善性需求,并非投资投机性需求。

2、正式回应楼市调控目的不是限制住房需求,而是防止楼市泡泡。

通过政策的微调,刺激了市场活跃,这就是希望看到的现象。毕竟调控不是为了打压市场,更不是让市场冰冻,而是担心有风险。最终目的也应该是让购房者居者有其屋,需要买房的买到称心如意的好房子。

“发展房地产业的目的,为了从根本上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楼市调控的目的,并非是为限制民众的住房需求,而是为了防范房地产泡泡、控制房价过快上涨和房价收入比扩大、缩小市场价格与价值背离的程度,最终是更好地满足广大民众的刚需和改善性需求。”

这算是正式回应了楼市调控的目的,就是防止房价过快上涨造成泡泡,影响购房者买房。

3、给地方警告:调控放松与否依据不只是表面的销售增减。

“调整和完善的依据,既不能只看市场销售的增减,也不能简单看对投资及经济增速的影响,还要看是否有效防控投资投机性购房、降低泡泡和金融风险,看是否能更好地满足刚需和改善性需求,看是否能真正遏制房价过快上涨。”

所以,当看到房价下跌或成交数据减少不一定符合放松的条件,最重要的还是与防范市场风险以及投资投机需求有关。这是向地方发出警告,不要随意根据市场表面的表现来判断是否应该松绑,而应该根据是否符合广大刚需和改善购房者人群的需求。

4、再次警告:不能借人才引进直接取消限购,以防炒房重返楼市。

“如果以引进人才为由取消限购,不受户籍、税保缴存限制,则可能为投资投机性购房洞开方便之门,使炒房资金重回楼市,会从整体上拉高房价,打击刚需,制造泡泡。”

所以,经济日报警告,各地各城市在调整楼市调控措施时要慎之又慎。要严格依据“房住不炒”定位来评判各项调控措施及其效果。最给力的是,开始提醒各地银行差别化对待,如一些地区此前提高首套房贷门槛及利率水平的措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刚需,可考虑将首套与二套及以上有所区别。

总之,不能继续误伤刚需,而应该以刚改需求为准,切实让真正需求者获益。

5、不能将房地产作为短期刺激经济的手段。

不能将房地产作为短期刺激经济的手段,这句话早就提过很多次,此次再次重申,“即使短期拉升经济增速,但对经济和民生的长期影响必然弊大于利。而且,如果各地竞相效仿,必然偏离房住不炒定位,有损此前来之不易的调控成果。”

所以,绝对不能房地产降温影响到经济增长就给房地产大开绿灯,还是那句话,以稳定市场,以防范市场风险和泡泡为重,以刚改需求为目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