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奇帆取消公积金制度的建议发出后,迅速引起讨论,但各方观点明显不一。作为一个涉及多方利益的制度,想要改革甚至取消,并未在社会上形成共识。 中新经纬客户端2月13日电(薛宇飞)新冠肺炎疫情对中国经济的影响仍在持续,如何助力企业渡过难关、为企业减负,受到各方关注。清华产业转型顾问委员会主席、重庆市原市长黄奇帆也提出了看法与对策,其中,建议取消住房公积金制度一事引起热议。他认为,住房公积金存在的意义已经不大,将之取消可为企业和职工直接降低12%的成本。 作为“五险一金”中的住房公积金,由职工和企业共同缴纳,比例均为职工工资的5-12%,因为贷款利率较低等原因,它被视为支持职工买房的福利制度,但提取与使用较为受限。有声音还认为,较高的公积金支出加重了企业负担,建议改革或取消住房公积金制度。 黄奇帆取消公积金制度的建议发出后,迅速引起讨论,但各方观点明显不一。作为一个涉及多方利益的制度,想要改革甚至取消,并未在社会上形成共识。 是福利,还是鸡肋? 1999年,国务院颁布《住房公积金管理条例》,规定住房公积金应当用于职工购买、建造、翻建、大修自住住房,由职工本人和单位按照相同比例缴存,即职工本人上一年度月平均工资乘以缴存比例。缴存比例各地规定不一,但不得低于职工上一年度月平均工资的5%,最高不得超过12%。 之所以说住房公积金制度是福利,是因为公积金相当于单位额外向职工支付5-12%工资,并与职工支付的那部分存在同一账户。同时,“五险一金”属于税前扣除,换句话说,税前扣除的比例越高,职工缴纳的个税就越少,等同于避税。 最重要的是,职工用于贷款买房时,公积金贷款利率明显低于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利率,为贷款买房剩下一大笔利息支出。根据《全国住房公积金2018年年度报告》,住房公积金个人住房贷款利率比同期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基准利率低1.65-2个百分点,2018年发放的住房公积金个人住房贷款,可为贷款职工节约利息支出2019.98亿元,平均每笔贷款可节约利息支出8.00万元。 以北京为例,在贷款100万元、25年等额本息还清的情况下,按照1月份首套房商业性贷款平均利率5.35%(数据来源:融360)计算,每月需还款6051.62元,利息支出为815485.81元;以当前公积金贷款利率3.25%计算,每月还款4873.16元,利息支出为461948.68元。100万元的住房贷款,纯公积金贷款比纯商业贷款少还约35万元的利息,福利特征十分明显。 但是,住房公积金制度并非那么完美,实际运行中,面临着使用与提取限制多、使用难度大的问题,甚至有些制度性限制,也让职工直接放弃公积金的使用。 在北京,公积金实行贷款额度与借款申请人住房公积金的缴存年限挂钩,每缴存1年可贷10万元,缴存年限不够1整年的,按1整年计算,最高可贷120万元。也就是说,缴存超过11年的公积金,最高才能贷120万元,这与北京动辄数百万的住房贷款相比,差距明显。 公积金贷款额度还受到账户余额的限制,余额的多少也影响贷款额度。此外如果是二套房,北京市管公积金的最高贷款额度仅为60万元。 随着房价在近些年不断上涨,各地原有的公积金贷款上限已经难以满足购房人的贷款需要,最终只能选择公积金与商业贷的组合贷款。而在实际贷款中,由于公积金贷款审核慢、放款慢,开发商或明或暗地会拒绝客户使用公积金贷款。 《全国住房公积金2018年年度报告》显示,2018年末,住房公积金个人住房贷款市场占有率仅为16.19%。个人住房贷款市场占有率是指当年住房公积金个人住房贷款余额占全国商业性和住房公积金个人住房贷款余额总和的比率。 “穷人补贴富人”? 一些专家指出,公积金提取与使用的门槛较高,导致整体资金使用效率较低,造成资源浪费。 上述报告显示,2018年末,住房公积金缴存总额145899.77亿元,提取总额87964.89亿元,缴存总额扣除提取总额后的缴存余额为57934.88亿元。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的文章指出,算下来,公积金的使用比例只有60%,大概还有8000多亿元余额趴在账户上,且利率只有1.5%左右,比2018年年底时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结余额5万亿元还多。 “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统计数据,2017年中国储蓄率为47%,即便近两年储蓄率略有下降,中国的储蓄水平也远高发展中经济体和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高储蓄率不利于刺激消费,如果取消住房公积金制度,把这部分钱交到个人手中,可以通过投资实现增值或者刺激消费。”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的文章还称,如此巨额的公积金趴在账上,提取使用的人数比例却不高,造成住房公积金的资金实际运行效率较低。 有声音认为,公积金制度还存在“穷人补富人”的嫌疑。新京报的一篇评论文章指出,在当前高房价之下,有能力购房通常为高收入人群,他们不仅能提公积金,而且还能获得公积金低利率贷款,出现了“穷人补贴富人”现象。公积金贷款因为楼市调控背书而被步步收紧,作为以支持中低收入群体为主要目的的住房公积金,却因门槛提高,面临更难以适应低收入群体贷款的尴尬。 中原地产首席分析师张大伟对中新经纬客户端表示,在北京,能用公积金贷款的购房者,多数都是首付比例较高的人群,他们将剩余的小部分房款使用公积金贷款,能享受到低廉利率的福利。而刚需人群,使用组合贷款较为繁琐,且公积金贷款额度有限,只能使用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 此外,在公积金缴存比例上,政府部门、国企、事业单位及大型民企,一般会选择较高的缴存比例,中小企业选择较低的缴存比例。即便是采用同一缴存比例,国企会以职工全部工资作为缴存基数,中小企业可能会以职工部分工资或者基本工资作为缴存基数,同样的工资水平,国企职工的公积金账户收入明显高于中小企业职工,反而造成收入贫富差距拉大。 能为企业减负吗? 再回到黄奇帆的文章。 他在2月11日的文章中指出,尽管此次疫情不会改变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但短期内对制造业、对广大中小企业以及整个经济交易活动水平的冲击不容忽视,应采取综合措施稳定经济增长的基本面。 他认为,2月10日的复工、复产,是大部分地区规定的,但是企业真正意义上的复工复产依然困难重重,面临着疫情防控导致的工人极度短缺、很多产业供应链残缺不全、物流运输几乎停顿三大问题。 为了解决这三个问题,黄奇帆提出了几点建议,其中一条就是取消企业住房公积金制度。文章称:“住房公积金制度是1990年代初从新加坡学来的,现在我国房地产早已市场化,商业银行已成为提供房贷的主体,住房公积金存在的意义已经不大,将之取消可为企业和职工直接降低12%的成本。” 其实,除了黄奇帆,近几年呼吁改革甚至取消住房公积金制度的声音,不在少数。2018年6月,全国政协常委、经济委员会副主任杨伟民表示,改革住房公积金制度,逐步将强制性住房公积金改为自愿缴存,并设立政策性住宅金融机构。对自愿缴存的给予低息贷款支持,有利于减轻企业负担。 旭辉控股CEO林峰对新京报表示,“取消公积金对于企业减负、员工增加现金收入都有所助益。目前公积金也只能贷一小部分,并不能解决真正的购房需求。把原本需要缴交的公积金释放出来给个人,对于拉动内需是有好处的,这与减税的作用一样。” 华夏新供给经济学研究院首席经济学家贾康称,他比较认同黄奇帆提出的思路和这种最小一揽子配套措施,但这套想法再增加一些内容更好。从企业管理的“资方“角度来说,住房公积金肯定是一个负担,会增加成本费用,但如果企业有实力承担住房公积金,又会在招聘人才时更有吸引力。但从全局看,取消这个制度,有利于广大小微企业更具有市场竞争的空间。 但也有反对的声音。反对者认为,缴纳住房公积金的单位多为政府部门、国企、事业单位及大型民营企业,广大中小企业没有为职工缴纳公积金,因此,取消这项制度并不能为中小企业减负。2018年末,中国16岁至59岁(含不满60周岁)的劳动年龄人口为8.97亿人,而当年住房公积金实缴职工仅约为1.44亿人,刨去自由择业者、个体工商户等,还是有数量庞大的劳动者没有公积金。 原银河证券首席策略分析师孙建波也发文称,公积金从来都不是真正的负担,企业真正的负担是社保。很多企业复工难,甚至处于停工状态,但社保却一分钱少不了。因此,应建议各地社保部门,直接免除今年上半年社保的缴纳。
企业减负出路在哪? 住房公积金的存废之争早已存在,但社会上并没有一个整齐划一的声音。就当前而言,面对疫情对经济的影响,该如何应对呢? 取消或者改革公积金制度,并非一朝一夕,但降低缴存比例,或许是应急之法。2018年5月,住建部、财政部、央行三部委发布了《关于改进住房公积金缴存机制进一步降低企业成本的通知》,通知称,为减轻企业非税负担,各地区2016年出台的阶段性适当降低企业住房公积金缴存比例政策到期后,继续延长执行期至2020年4月30日。 易居研究院智库中心研究总监严跃进认为,取消公积金制度必须全方位论证,但不排除今年4月份后,国家对下调住房公积金缴存比例的既有政策会再延长1-2年。 中国国际金融有限公司研究部负责人梁红称,短期内可先下调缴费率,这既有助于改善收入分配、降低储蓄率释放购买力,也有利于降低一般企业负担、增加国有企业上缴利润。测算表明,公积金缴存费率每降低1个百分点,相当于为企业减负约1100亿元,同时增加职工实际可支配收入1100亿元。若实际平均缴存费率降至5%的缴存下限,则两者分别都达到5300亿元。而从中长期看,取消公积金制度是必然选择。 武汉科技大学金融证券研究所所长董登新13日称,他建议将住房公积金、企业年金和职业年金三个制度合并为一个制度,三金合一,有利于全员覆盖,促进社会公平;将五险整合为三险,发挥基金的规模效应,节约行政管理成本,提高基金收支平衡能力。 近段时间以来,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呼吁减税、实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声音,也都引发关注。2月12日,中央指出,要加大宏观政策调节力度,针对疫情带来的影响,研究制定相应政策措施。要更好发挥积极的财政政策作用,加大资金投入,保障好各地疫情防控资金需要。要继续研究出台阶段性、有针对性的减税降费措施,缓解企业经营困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