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是5.12 汶川大地震纪念日。来说说关于地震的话题。
全世界每年都会发生50万次左右可被仪器监测到的地震,但其中只有大约10万次有感,而大约有100次会造成破坏性的影响。
有史以来地震导致死亡人数最多的是中国明朝的华县大地震,时间是1556年1月23日,强度8.0-8.3级,导致83万人死亡,约占当时中国总人口的1%,而且这个数字还不包含没户口的人。
地震烈度和地震级数不是一个概念,前者以对建筑等的破坏以及影响程度来评估,单位为“度”,后者以释放出的能量来评估,单位为“级”。也就是说,地震级数高的未必烈度高。所以说,要论剧烈程度之最,我们应该比较的是震中地震的最大烈度而不是地震级数。
为了便于理解,看几个数据:
华县大地震—8.0级—11度
海原大地震—8.5级—12度
唐山大地震—7.8级—11度
汶川大地震—8.0级—11度
东日本大地震—9.0级—7度(这是日本标准,按我国标准,在陆地上的最大烈度为11度。)
郯城大地震—8.5级—11度
墨脱大地震—8.6级—11度
华县地震和郯城地震是现代科学家根据古籍与存留至今的地质实况所推断得出的数据,此外较早期地震的烈度多以破坏程度为推断,而近期地震多以仪器观测记录为准。郯城地震、海原地震和墨脱地震,是中国历史上仅有的三次达到8.5级强度的特大地震;而全球观测史上最强地震为1960年5月22日发生在智利中南部的9.5级地震(矩震级)。
对于中国而言,近些年平均每年会发生40000次左右0级以上地震,其中约650-750次为3.0级或以上地震(换算到平均每天有约2次),也会有20-30次5.0级或以上的较强地震。所幸,这些较强地震中,大部分发生在人口极其稀少的地区或近海,不过也会有发生在人口较多地区,造成破坏性影响甚至灾情的地震。
地震是地球地质构造运动中很常见的现象,且比大多数人想象中频繁得多,不过绝大部分地震规模都较小,不会有明显影响;但那很少数的破坏性地震,也是我们始终面临的灾害风险,对于较活跃断裂带上的人们而说更是如此。
我们无需过于担心地震影响,但是我们需要积极地了解防灾减灾知识,参与防震演练,将破坏性地震带来的伤痛与损失尽可能降到最低。
|